随着医联体建设的推进,基层医院日益受到重视。在调研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现,信息系统的实际利用率偏低,多数仅用于医保结算,未能充分发挥提升工作效率的作用。究其原因,究竟是缺乏专业信息人才,还是对信息化认识不足?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改善现状提供思路与参考。
1、 基层医院信息系统多侧重收费功能,结构简单,资源利用不充分。
2、 门诊收费管理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和规范流程,工作人员相关意识薄弱,尤其在基层医院,因患者流量较小,对信息系统的重视与培训不足。部分医院仍采用手工方式处理票据并交由财务,未能运用系统生成报表。财务部门多独立运作,未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导致收费系统功能局限于简单的收费结算,难以实现全面管理。
3、 当前收费系统已较为成熟,基层医院普遍配备具备报表功能的系统。但管理人员在数据应用方面较为欠缺,未充分利用系统汇总的诊疗人次、收入状况等信息,也未通过数据分析周边环境、常见疾病及诊疗费用,影响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4、 不重视数据敏感性,怎能做好信息管理?
5、 收费人员未接受充分的信息系统培训,基层医院信息人才匮乏,导致工作人员仅掌握基本操作,对系统其他功能不敢深入使用,唯恐引发故障。
6、 管理层对信息系统运维费用重视不足,未能有效借助软件厂商技术支持,常因未明确专人负责、人员管理缺失,导致系统管理出现真空。
7、 四、通过医联体建设,以门诊管理为切入点,强化基层医院窗口服务,逐步拓展管理范围,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活力与服务能力。
8、 提升窗口服务质量,严守财务规范,高效运用信息系统报表功能。
9、 注重门诊收费人员服务态度,规范着装与布局,优化导诊流程,完善信息系统及健康档案录入,便于随访开展,全面提升门诊服务质量与效率。
10、 门诊就诊指引、座椅配置、收费公示、洗手间卫生等各项服务均有规范管理,全面提升工作人员服务水平与患者就医体验。
11、 应重点提升收费人员的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不能仅停留在简单收费层面,需加强数据报表的运用。部分基层医院仍由药房手工计价,收费员直接填写总费用,既影响数据管理,也制约药房系统的有效使用。
12、 门诊管理作为医院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其信息化建设直接关系到诊疗流程的优化与经济核算的精准。门急诊信息系统的完善,有助于实现诊疗、药品、资金等数据的高效流转,是推进门诊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在医联体建设背景下,必须优化服务流程,健全收费机制,强化信息系统应用,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