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2名员工不幸身亡,总裁被建议罚40%年薪

澎湃新闻记者 李潇潇

官方调查报告披露了国内知名CRO企业康龙化成(300759.SZ;3759.HK)一起实验室事故的详细情况。

近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官网发布事故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今年6月3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河西区泰河路6号的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亡人事件,造成2人死亡。该事件已按要求上报市应急管理部门。

在此次事故中死亡的两名员工均因缺氧窒息死亡。其中一名员工37岁,从事康龙化成公司实验工作6年。另一名员工38岁,从事康龙化成公司实验工作8年。家属对死亡原因无异议。

此次事故涉及的实验项目是一类创新药DT-818。该药主要用于治疗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目前处于IND(临床试验申请)审批阶段,属于注射用原料药。该产品对氧气敏感,终产品步骤操作需要控制氧含量,所用溶剂及试剂需要除氧。该项目一共22个步骤,其中最后5步反应需要在北京放大实验室生产。

报告显示,根据事故调查核实的情况及事故原因分析认定,死亡二人作为放大实验室生产操作员,安全意识淡薄,未按照康龙化成公司制定的《柔性隔离器使用和清洁》第5.3条操作使用中要求执行,在进行抽滤前的准备工作时,未通过柔性隔离器的手套操作,进入柔性隔离器内部进行操作,导致事故发生。

此外,报告还点名了此次事故的9位相关负责人,建议给予一定范围内的罚款。其中,作为主要负责人的楼某强存在未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等,导致事故发生,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报告建议,建议对楼某强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四十的罚款;中国区生产副总裁张某良被建议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二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裁王某辉被建议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二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报告在事故相关单位情况中提到,楼小强是康龙化成主要负责人、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根据康龙化成2024年年报,楼小强税前报酬为191.33万元。

对于事故责任单位康龙化成,报告指出,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员工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落实不到位;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依据相关规定,建议对康龙化成公司处三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报告还强调,特别是短期雇佣人员安全教育,事故相关责任单位务必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专项教育培训,教育从业人员严格执行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提高从业人员的事故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

报告表示,下一步,对事故认定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由经开区综合执法局、大兴公安分局等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至事故调查组。

公开资料显示,康龙化成创立于2004年,2019年先后在A股和港股上市。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员工人数超过22908人。目前,公司在中国、英国和美国有21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提供从药物发现到药物开发的全流程一体化药物研究、开发及生产服务。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4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93%,其中第二季度环比增长7.85%。同期,归母净利润7.01亿元,同比下滑37%;归母扣非利润6.37亿元,同比增长36.66%。此外,2025年上半年,康龙化成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10%。2025年上半年,公司为超过2600家全球客户提供服务,新增客户超过480家。按照客户类型划分,上半年来自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客户的收入11.68亿元,同比增长47.98%,占营业收入的18.13%。

9月19日收盘,康龙化成A股报35.01元/股,跌1.93%,市值622.55亿元。H股报27.02港元/股,跌2.67%,市值480.47亿港元。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