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未来寓言话剧,让五个“胎儿”决定是否降临人世,在舞台上绽放出生命最真实的勇气与光芒。2025年第七届星空艺术节的舞台上,乐意剧团在鼓楼西剧场上演的升级版《我选择出生2.0》不仅是一场戏剧演出,更是一次关于生命价值与社会包容的深度对话。
由高原编剧的《我选择出生》设定在未来世界,人类已经掌握通过脑波技术与胎儿交流的技术,法律要求父母必须在胎儿八个月大时如实介绍家庭情况和个人健康状况,并回答孩子所有问题,最终由胎儿自主决定是否降生到这个世界。和之前演出的版本不同,此次升级版《我选择出生2.0》从四个胎儿扩展到五个胎儿的叙事结构,拓宽了叙事的广度和深度。五组家庭、五种命运、五段截然不同的对话,展现了更为丰富的人生课题和生命体验。
当“内卷胎儿”杨熙甯对父母进行各种连环拷问时,台下爆发的笑声里藏着对社会焦虑的集体共鸣;当患有先天听障的胎儿马可听到聋人父母“这样的人生依然值得过”的告白时,观众也被这份对生命的热爱深深触动;当不愿被“母亲身份”绑架的易菲,最终得到原本很想出生的胎儿小猴的成全时,台下不停响起百感交集的抽泣声;当重男轻女的父亲以为终于要实现梦想时,胎儿张正男的自我身份认同却让人感到震撼和深思;得知自己遗传基因有严重缺陷的胎儿囡囡,则要和她坐在轮椅上的单身妈妈一起面临人生艰难的选择……这些故事,不仅是剧中剧情,也与台上演员们真实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感受息息相关。整个作品延续了剧团“残健融合”的核心理念,舞台很简单,但充满诗意和力量,以科幻为壳、人性为核,将观众带入关于生命自主权与存在价值的终极思辨。
升级版《我选择出生》由导演彭远江执导,在呈现上更幽默鲜活,也更尖锐犀利,原本平行推进的家庭叙事,被编织成相互映照的多棱镜,呈现出更为复杂多元的人性;形体指导杨帆首度尝试残健融合的舞蹈编排,以形形色色却又独一无二的身体为媒介,让每个个体都有更强的生命张力。舞美设计王迪选择B超影像和灯箱等带有复古科技感图像的视觉元素,营造出剧本里荒诞又现实的“反乌托邦感”;视障唱作人赵晨创作的原创音乐与演出交相融合,由残障人士和健全人共同组成的乐队现场演唱演奏,都让整个演出更具心灵冲击力,也让观众的情感和思考层层发酵。
作为一个由“泛障别”戏剧爱好者共同创建的剧团,乐意剧团的作品由听障演员、视障演员、肢体残障演员和身体健全的演员同台演出,通过手语、口语、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传递情感,现场通过大屏幕的中英文字幕以及手语工作人员辅助,为台上的演员提供表演支持,也为台下观众理解剧情提供便利。这种通过艺术实践超越身体桎梏,共创包容、多元、融合环境的态度,让不同的群体平等参与戏剧创作和表演,快乐且自在地表达自己,真诚地与自己对话。正如乐意剧团发起人、该剧制作人孙妖妖所言:“我们希望借助戏剧表演,打破人们对残障人士的刻板印象,也期望更多人走进剧场观看我们的演出,通过艺术的方式共同分享对生命的感受和理解。”
《我选择出生》最大的成功,不仅在于剧场里的掌声、欢笑和泪水,更在于它走出剧场后,在每个观众心中种下包容与理解的种子。而星空艺术节和乐意剧团的努力,也正在为中国包容性艺术开辟新的道路,他们让舞台成为自由且安全的实验空间,让不同的身体在灯光下闪耀,让残障演员也能自信地站在聚光灯下,眼中闪烁着光芒,向世界宣告:差异从来不是障碍,而是人类多样性最美丽的表达。
发布于:北京